蔡赟视角:奥运高潮后的日本公开赛

来源: 微信公众号:和蔡赟聊羽毛球 2016-09-28 18:21:00 25 人参与
男女能力差距带来的张驰顿挫,是混双艺术性的体现。

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:和蔡赟聊羽毛球

我始终认为,混双应该是一种全方位的较量,由男女球员的能力差距而带来的张驰顿挫,是混双比赛艺术性的集中体现。

如果赢比赛的办法仅仅是寻找双打球员中的马琳,让混双变成男双,这种态度所表达的,是否可以看做对羽毛球的某种认输?即我除此之外就不会别的办法了,或者说就不想别的办法了。

(摄影:唐诗)

男球员冲网的打法,早年印尼老将林培雷和戴克斯都多有应用,这很难成为混双的主流。但它闪烁着田忌赛马的战术思想光辉,总可以成为混双打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。

我们纵览世界羽坛各国,也没有发现这种打法的继承者和开拓者。也就是说,所有人都在用一个办法干一样的事,这已经不是审美疲劳,演美者也够疲劳的了。

这样说来我认为林丹和李宗伟再打四年也没什么大不了的,因为约根森也同样还是那么坚挺。虽然我不太理解为什么欧洲人都喜欢留大胡子,但他们实际年龄确实没有那一脸唏嘘来得老。或许他们觉得太干净的脸会被人认为幼稚吧。

(摄影:唐诗)

在我看来也许约根森们和我的想法是一样的:反正现在也没有什么更新奇的打法出来,一般的年轻人一时半会儿也干不掉我,那我再打几年多挣点钱又何乐而不为呢?

(摄影:唐诗)

我们不妨展开大胆的想象,林丹和李宗伟直到退役也没有人能在球的内容上颠覆他们,而他们终于老到互相再也打不死对方的时候,终于主动和赞助商解约,不再打比赛了。

原因仅仅是因为他们觉得羽毛球实在太无聊了,他们终于成为历史上最不是因为打不赢球而退役的球员……

李俊慧/刘雨辰对于喜爱双打的爱好者来说,是很好的范本。无论攻防相持,前中后各个高度的接球,都做到了身前接球,这是非常难做到的环节。

过去的一年我们共同关注过很多很多比赛了,大个被打转身的例子比比皆是,难于赘述。因为身前接球做得好而赢球的,比如全英赛夺冠的“诺夫”兄弟,又如奥运会亚军尤尔/佩蒂森。

(摄影:唐诗)

专业以下级别的球员都应该非常认真地看他们的球,用心观察他们出球和跑位的细节。因为只有位置关系处理得非常得当的人,才能得到身前接球的权利,也因为他们能做到这些,才称得上专业球员。

跟着新周期启动的,还有“和蔡赟聊羽毛球”公众号,无奈于现行规则之下羽毛球内容的缓慢发展,我对刚刚结束的日本公开赛,也只能有以上评论。

我们随时关注世界羽坛的最新动向,和球迷分享最先进的技战术思想,这期推送,权当是无米之炊吧。

优秀原创稿件、个人简历投递通道:tougao@yuqiudi.com

我要发表评论
发布评论

登录后可评论

精选观点论
论坛热帖